押注奇瑞、国轩高科,利润增长1500%!

国轩高科突然风头正劲!以往,G元准固态电池的惊艳亮相,让大家看到了国轩高科在技术领域潜在的突破,不再是二线阵营中默默无闻的追随者。 2025年三季报的披露更加出名——公司当季净利润同比攀升1434.42%至21.67亿元,创历史新高,甚至是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如果我们把数据放上放大镜,重点关注衡量公司实际收入的净利润,我们可以看到其2025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仅为1250万元。反观同行亿纬锂能,同期净利润虽然没有国轩高新大,但7.8亿元的净利润却足足是国轩高新的62倍。一方面有耀眼的增长净利润,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略有减少。高新成绩答卷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异”?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押注奇瑞、“来财”的国轩高科天外与非净利润差异显着。这是因为公司早期持有的奇瑞汽车股票在香港股市上市,导致其公允价值发生重大变化。 2025年9月,奇瑞披露的听证材料显示,奇瑞当年1月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后,国轩高科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其1.66%的股份。奇瑞于9月25日在港股上市,当时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国轩高科随后加大投资力度,当季获得公允价值收益24.17亿元,几乎支撑整个公司净利润的“表象”。但这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幸运”,而是国轩高科与奇瑞十余年来结下不解之缘的结果。早在2012年,双方就开始探索合作,从早期为传统汽油车供应启动电池,到新能源时代重点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配套动力电池。合作深度不断加深。现在看国轩高新的主要配套车型名单,奇瑞多款车型豪然榜上有名。而且,2025年1月至8月,该公司供应奇瑞新能源汽车约12万辆。从产业联动来看,国轩高科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以及奇瑞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2025年1月至9月,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26.27GWH,同比增幅达84.7%。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5.33%,排名第四,位置高于亿纬锂能。出色的业绩并不能掩盖盈利能力的缺陷。尽管国轩高科在2025年前三季度交出了“电动电池累计装机量同比增长84.7%”的出色答卷,但除奇瑞股权收益支撑净利润外,这也是国轩高科的业绩表现。但当我们消除非经常性收入的影响并回归日常生活时,实际盈利能力就会出现疲软。 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的净利润率仅为1.71%,低于亿纬锂业的6.19%,更不用说宁德时代的18.09%。这种差距的背后是业务结构单一和规模效应不足的双重制约。从业务结构来看,龙头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个收入引擎。宁德时代持续大举支撑盈利乐能储能业务拓展及动力电池高端突破;亿纬锂能由“电力+储能+消费”三驾马车组成,仅消费消费业务毛利率就稳定在26%左右。另一方面,国轩高科主要依靠电动电池,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其利润面临压力。虽然也在发展储能业务,但目前规模较小,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为45.62亿元。规模效应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 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出货量将达到491GWH,亿纬锂电总出货量为68GWH,而国轩高科只有50GWH,不到宁德时代的九分之一。这导致设备缩水、研发投入等成本分摊到每一个国轩高新电池上,自然要高于像国轩高科这样的巨头作为宁德时代。固态电池的进攻和改道追赶,到现在,锂电池格局已基本完结。 CATL和比亚迪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液体电池技术也接近成熟。二线企业想要追赶顶尖企业尤其困难。国轩高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坚持固态电池,采取“半固态过渡+全固态出击”的双轨策略,既保证了短期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又为长期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如今,这一布局已初见成效。 2025年5月,国轩高科推出的G元准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实现了300Wh/kg的能量密度,直接将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延长至1000公里。 2025年9月2日,公司更进一步宣布,第一个全固态中试线已建成。 “金石”全固态电池正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高达90%。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设计工作同时推进,这意味着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正在加速推进。与同行相比,高新技术发展优势更加明显。亿纬锂能还于9月推出了能量密度为300WH/kg的“龙泉II号”全固态电池。不过,国轩高科完成了中试线,开始了量产线的设计。而且,亿纬锂能的“龙泉2号”能量密度为300WH/kg,略低于国轩海轩的“金石电池”的350Wh/kg。在技术快速迭代的电池行业,国轩高科的先发优势或意味着锁定市场机会。当然,技术突破并非偶然,而是依靠国轩高科在研发上的“重金投入”。 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将高达8.28%,高于宁德时代的5.14%和宁德时代的6.29%。截至目前,该公司“高投入高增长”的策略已成为固态电池领域初步的技术壁垒,但能否真正实现“换路达人”还取决于后续量产和市场验证的结果。结语 国轩高科的202A的五年是“热”与“忧”合一的一年:奇瑞通过股权收购取得了短期优异的业绩,装机量的增长也印证了市场的认可,但较低的净利润率暴露了盈利压力。如今,固态电池已成为国轩高科逆袭的主要筹码——完成中试线、量产线的先进性、同行的技术领先性都是它的底气。但从技术突破到商业成功,仍面临诸多挑战。可以说,国轩海轩的“变道超车”已经开始了。上述分析并不构成明确的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